现代,我们对于演奏古琴用的说法通常是“弹”琴,其演奏方式是弹拨琴弦发出声音。
但在古时除了“弹”以外,还有其他动词与琴搭配,用来表示“演奏古琴”。
一“鼓琴” 比如,在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鼓琴”。《诗经·小雅·鹿鸣》: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鼓琴。《诗经·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荀子·劝学》:昔者瓠巴鼓瑟而沉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一般认为,鼓这个动词常用于打击乐器,比如:鼓钟、鼓磬等等,不仅如此,鼓还用于其他弹拨乐器的说法。如《后汉书》“布疑其图已,乃使人鼓筝于帐中,潜自遁出”。大量这些文献资料都表明,在那个时期,演奏古琴最常见的说法是“鼓”琴。
二“弹琴” 弹琴的说法最早见于《墨子》《荀子》中有说到:撞大钟,击鸣鼓,吹笙竽,弹琴瑟。在春秋战国时期鼓琴的说法要多于弹琴,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之后,弹琴的说法日益增加,至于为何鼓琴、弹琴,这两种说法都有存在,由于战国时期文字,语言,文化各个方面都没有统一,比如文字在西周时期普通使用的字体为大篆,但经过春秋战国时期,就形成了文字异形的局面,同一个文字在不同的国家甚至在同一个国家都有不同的写法。那么,乐器领域也不例外,琴作为那个时期的重要乐器,最常用于祭祀等庄重的场所上与其他乐器的合奏。后到战国时期古琴演奏受到百家争鸣的影响后,以琴做个人修养身心的乐器演奏,尝试了新的演奏方式,估计“弹”的说法因此产生出来。
三“鸣琴” 鸣,鸟叫的意思,《说文解字》引申为“发出声音”的意思。鸣琴的说法出现在很多唐诗当中,唐代诗人孟郊《答昼上人止馋作》:俗侣唱桃叶,隐士鸣桂琴。唐代萧颖士:高堂列众宾,广座鸣清弦。唐代诗人高适《宓公琴台诗三首》:宓子昔为政,鸣琴登此台。可以说明在那个时期的诗人对于演奏古琴的说法中有“鸣”琴的说法。
四“操琴” 操,本是把持,拿着的意思,从本义上来看,操琴应该是拿着琴的意思,但是另外还有一层含义就是“演奏”的意思。如《左传.成公九年》:使与之琴,操南音。即演奏南方的音乐。《文心雕龙.声律》:今操琴不调,必知改张,摘文乖张,而不识所调。《化书》:操琴瑟之音,则悠然而闲,奏郑卫之音,则乐然而逸。以上四种说法,是古时候人们对于古琴演奏常见的几种说法。关于演奏古琴还出现过“拂琴”“作琴”的说法,但这两种都没有广泛运用。“拂”后来还被称为古琴演奏的一个指法出现,即是“滚拂”的拂而出现。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jinji/127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