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说说常见的地道的中药
一,中药的定义
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主要来源于天然药及其加工品,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及部分化学、生物制品类药物。由于中药以植物药居多,故有“诸药以草为本”的说法。
二,中药地道药材
天然药材的分布和生产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各种药材的生产,无论品种、产量和质量都有一定的地域性。所以自古以来医家非常重视道地药材。所谓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词,它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
如甘肃的当归
宁夏的枸杞
青海的大黄
内蒙的黄芪
东北的人参
山西的党参
河南的地黄
三,中药的采收
中药的采收时节和方法对确保药物的质量有着密切的关联。因为动植物在其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其药用部分所含有效及有害成分各不相同,因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也往往有较大差异,故药材的采收必须在适当的时节采集。
四,中药的炮制
药物在应用或制成各种剂型前,根据医疗、调制、制剂的需要,而进行必要的加工处理的过程。常用的炮制的方法包括修治、水制、火制、水火共制等。炮制的目的在于纯净药材,保证质量,分拣药物,区分等级;切制饮片,便于调剂制剂;干燥药材,利于贮藏;矫味、矫臭,便于服用;降低毒副作用,保证安全用药;增强药物功能,提高临床疗效;改变药物性能,扩大应用范围。引药入经,便于定向用药。
五,中药的用量与用法
1、中药剂量
中药剂量是指临床应用时的分量。它主要指明了每味药的成人一日量。中药绝大多数来源于生药,安全剂量幅度较大,用量不像化学药品那样严格,但用量得当与否,也是直接影响药效的发挥、临床效果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药量过小,起不到治疗作用而贻误病情;药量过大,戕伤正气,也可引起不良后果,或造成不必要的浪费。
2、用法
主要是指汤剂的煎煮及不同剂型的服用方法。
(1)汤剂煎煮法 汤剂是中药最为常用的剂型之一。汤剂的制作对煎具、用水、火候、煮法都有一定的要求。煎药用具以砂锅、瓦罐为好,搪瓷罐次之,忌用铜铁锅,以免发生化学变化,影响疗效。煎药火候有文火、武火之分。煎煮的火候和时间,要根据势物性能而定。某些药物因其质地不同,煎法比较特殊,处方上加以注明,有先煎、后下、包煎、另煎、溶化、泡服、冲服、煎汤代水等不同煎煮法。
(2)服药法
服药时间汤剂一般每日1剂,煎2次分服,两次间隔时间为4〜6小时左右。服药方法汤剂一般宜温服。丸剂颗粒较小者,可直接用温开水送服;大蜜丸者,可以分成小粒吞服;若水丸 质硬者,可用开水溶化后服。散剂、粉剂可用蜂蜜加以调和送服,或装人胶囊中吞服,避免直接吞服而刺激咽喉。膏剂宜用开水冲服,避免直接倒入口中吞咽,以免粘喉引起呕吐。冲剂宜用开水冲服;糖浆剂可以直接吞服。此外,还有鼻伺给药法。
#湖南医聊超能团#
⚪ 若是我的文章对你稍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或转发,让更多人看到,非常感谢!
传统医学认为中药和人一样,是存在于大自然的一独立个体。既然存在于大自然中,就要受到太阳及金土水火土等星系的影响。传统医学认为这些星系对其影响是通过气来实现的。于是就出现了六气。这是空间的影响。太阳是固定的,金木水火土相对地球的空间随时间则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称为五运。
也就是说自然界的每个个体都处于周期性的六气影响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达到平衡。如果由于外界或自身的影响,如细菌病毒,饮食作息,气候骤然变化,这种动态平衡就会被打破,人体就会出现异常状态,这就是所说的疾病。
六气我们可以称其为能量,个体的不同,造成对各种能量的吸收是不一样的,用中药治病其实就是用其偏颇的能量调整人体的失衡能量。这也是传统医学治疗疾病的理论,没有见到抗病毒杀细菌的药,人体的疾病就好了。现代人不理解,就说是安慰剂,是自愈的。很可笑吧,但很现实。
人当然是有自愈能力的,因为六气是周期性变化的,变化过程中就对失衡的状态做了动态的调整。这也是为什么好多疾病一周左右就好了,因为六气的小周期,月亮的朔望月周期都是一周左右。
中药其实就是一个六种能量集合在一起的能量体,只不过所占的比例不一样罢了。就看医生如何去应用它们罢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3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