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病人会将跖疣和鸡眼两种搞混,实际上,两者的发病机理并不同。
鸡眼是由于足部受到挤压引起,通常发生如足跖、足缘、趾部等挤压磨擦部位,皮肤损害呈圆锥形,角质栓外围有透明黄色环,表面光滑,压痛明显。
跖疣是发生于足部的寻常疣,由人乳头瘤病毒(hpv-1,3,4型)引起的常见皮肤病,可通过自身接种而使疣体增多。皮损为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疏松角质软芯,常伴触压疼。好发于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
鸡眼vs跖疣
●常见部位
鸡眼:足跖、足缘、趾部等挤压磨擦部位
跖疣:足跟、跖骨头或跖间受压处
●具体表现
鸡眼:皮肤损害呈圆锥形,角质栓外围有透明黄色环,表面光滑,压痛明显
跖疣:皮损为圆形乳头状角质增生,周围绕以增厚的角质环,表面常有散在小黑点,削去表面角质层,可见疏松角质软芯,常伴触压疼
●诱因
鸡眼:足部受到挤压引起
跖疣:外伤/摩擦、足部多汗、细胞免疫功能低下/缺陷
鸡眼和跖疣有什么区别
鸡眼和跖疣在病因、症状和治疗等方面都存在区别,具体分析如下。
1.病因:鸡眼是由于足部反复的机械性创伤导致角化过度引起;跖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感染引起。
2.症状:鸡眼常发生在足底、趾间、趾背和小趾外侧等长期受摩擦和压迫的部位,起初表现为黄豆大小的角质栓,中央呈浅黄色、周围颜色较深,形似鸡的眼睛,且摸起来较光滑,高于周围的皮肤,随着病情加重,在站立和行走的时候可以出现疼痛;而跖疣发生于足底受压部位,常为胼胝状淡黄色丘疹或大片角质性斑块所覆盖,用刀片修除角质物后,可出现疏松的苍白色角质芯,芯周有微小血块所成的黑点。
3.治疗:鸡眼的治疗方法有外用腐蚀剂(鸡眼膏)、物理治疗(电灼、二氧化碳激光烧灼、冷冻)和手术切除等;跖疣的治疗应根据损害的大小、部位及疼痛程度等情况而定,解除受压的跖疣常可自然消失,其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化学剥脱治疗、冷冻疗法、手术切除等。具体请遵医嘱规范治疗。
本内容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 皮肤科 主任医师 左亚刚审核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15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