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中最热、最闷的三伏天到来了,入伏第一天,多地温度持续升高,通过这种“下马威”的方式,让人们来迎接40天的超长三伏天。
今年(2022年)三伏天从7月16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4日,持续40天,高温干旱的天气,让不少地方的朋友期盼着降雨的到来。
在民间,关于入伏当天的天气变化,流传着一些说法,有人说入伏当天下雨好,有人说入伏当天晴天好,各抒己见,而本篇内容,笔者就通过具体的谚语,详细说说这件事,看看入伏当天的天气到底有啥说法,大家看完后就有答案了。
- “淋伏头,晒伏尾”
这句谚语从字面意思很好解释,“伏头”可以理解为入伏或者是入伏当天,“伏尾”可以理解为末伏,如果在入伏的时候下雨了,那么等到末伏的时候,就比较晒一些,说明无降雨,晴天为主。
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来说,三伏天如果晴天多,高温天气下,在厨房做一顿饭,就跟洗澡差不多,吃饭基本上也没胃口,因此,从这个角度对于很多人来说,入伏当天下雨是不好的。
而从农业种植角度来说,末伏处于8月下旬,如果整个三伏天内,除了入伏当天下雨了,剩余其他时间都是晴天为主,田间会出现干旱的情况,也不利于庄稼的生长。而8月下旬,是多种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期,所以,也需要一定的水分来补充,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入伏下雨也是不好的。
- “雨打伏头,晒死牯牛”
这句谚语的意思也很容易理解,“牯牛”指的就是公牛,在以前的时候,很多家庭都会养牛,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耕地的。以前没有农业机械,耕地都是用牛。按照这句谚语来说,如果在入伏的时候下雨了,那么后续耕地的老牛都会被晒死。通过一种夸张的手法,来说明后续温度较高,降雨较少。
和第一句有类似之处,入伏下雨,后续降雨就少,虽然耕地的老牛晒死的几率不大,但是,三伏天期间,持续的高温无雨天气,田间也没多少农户,庄稼得不到丰收,但老牛却要吃食,因此,有人戏称,即便不晒死老牛,也会饿死老牛。其实,所表达的含义都是说入伏当天下雨不好。
- “头伏漏,干死豆”
这句谚语的意思也比较明显,“漏”代表的是下雨,如果入伏下雨了,那么田间的大豆就会被干死。一方面,说明了温度高,持续长期的高温,田间的大豆由于高温干旱,又没有水分的补充,干枯而死。另外一方面,“豆”也不仅仅指大豆,还泛指其他的农作物,比如玉米、花生等。
换个角度来说,和上述2句谚语所表达的意思基本相近,如果入伏下雨了,那么后续降雨少,高温干旱的情况下,田间的农作物生长受阻,而在以前,又没有灌溉措施,所以,人们只能等待着降雨的到来,即便后续等来了降雨,前期的高温干旱天气,也已经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了影响。所以,从这句谚语来分析,入伏下雨也是不好的。
查看中央气象台的天气预报,7月16日(入伏)这天,降雨的区域有不少,内蒙古东北部、吉林东部、华北南部、黄淮大部、江淮大部、江汉东部、四川盆地西南部等地有中到大雨,其中,山东西部、河南东部、湖北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暴雨或大暴雨。
有朋友会问,按照上述谚语的说法,难道这些降雨的地区,后续都会经历长时间的高温干旱天气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从2个方面来说。
其一,以前的谚语可能已不适用于现在,大家了解谚语所表达的含义即可,比如,以前种地灌溉浇水设备匮乏,水分需要靠降雨,而如今种地,灌溉水利设备很丰富,田间干旱了,去浇水就行,不影响庄稼的生长,也不影响产量。
其二,很多谚语都具有一定的区域性,不适用于全国,可能上述谚语的说法,在局部地区挺准确,而在其他大部分地区不符合,再加上如今的天气变化较快,比如预报明天有雨,到了明天却是晴天。
总结来看,按照民间说法,入伏当天下雨,后续会持续长时间的高温无雨天气,但放在如今的社会来分析,又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今日入伏,我们这里是晴天,你们那里呢?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352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