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的原因有以下这些:
1、踮脚走路与神经系统处理感官刺激障碍之间的关系
a)小宝宝在学步初期无法随意控制自己的身体,不能灵活运用自己的小脚,踮起脚尖走路可能会让宝宝有安全感。
b)没有经过爬行的孩子,前庭刺激、四肢本体觉及触觉等信息缺少。站立后,过多的视空间刺激、重力等因素,使孩子不知所措,足踝及下肢不能给身体做出更好的反馈,只有以小腿肌肉快速兴奋,踮脚体现—过早用学步车、过早站立及扶走的孩子偏多。c)保护型带养(如总是给宝宝穿着袜子、开始行走前就穿鞋子)限制宝宝对自我及外界的探索认识,加上缺少重力的刺激,使其幼小、柔软的足踝及下肢不能良好地调控躯体。
d)asd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
2、踮脚与神经发育问题之间的联系
如脑部受损,使其大脑不能更好的控制远端下肢及脚的运动,会引起小腿肌肉紧张,导致孩子行走方式的改变。同时常常伴有感知障碍:如视听反映不灵敏
3、踮脚与躯干及骨盆等核心区平衡能力不足之间的联系
跑步时,重力的作用使躯体重心向下、向前,而足踝及下肢不能协调好和躯干间的关系。躯干核心不足,于是调动躯干表层肌肉,而这些肌肉更多是产生身体伸展的,它的伸展带动骨盆的前倾,带动小腿后侧抬起,即产生了我们看到的踮脚。
4、踮脚和骨科相关疾病的联系
先天性马蹄内翻足(畸形足)、跟骨及足底筋膜炎等,也会引起踮脚,导致足跟无法触地。
其他原因:
痉挛残存、模仿大人及部分舞蹈、鞋袜不合适、鞋子过于防滑
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请及时去医院或机构检查:
1. 一整天都是踮着脚走路,很少或者几乎看不到放下来;
2. 睡觉或放松状态下,脚尖仍然向前紧绷;
3. 需要用劲才能拉伸跟腱和小腿肌肉,孩子会有不适感;
4.伴有发育迟缓和视听反应不灵敏;
5. 有脑损伤的病史以及其它肌张力高的症状;
6、有足部畸形、足部疼痛;
7.长期存在不消退,超过两岁;
8.有其他疾病伴随各种感知觉紊乱;
作为儿科医生,我来回答。
一岁左右宝宝学走路出现踮脚走路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是生长发育过程当中必经阶段。
因为这个时候的宝宝刚学走路,就像小鸭子一样,重心不稳,身体是向前倾的,小腿的肌肉也比较紧张,身体的协调度不够,对不同的地面还没适应,缺乏触地感,从而产生了踮脚尖这种走路方式。
加上宝宝的脚脚对不同材质的接触还不能很好适应,可能就会想要减少脚和地面接触的面积,就会出现所踮脚走。
随着宝宝慢慢学会走路技能、腿部肌肉逐渐健壮,踮脚走路的情况就能慢慢消失。对于大多数小朋友来说,随着生长发育,脚尖踮地走路会逐渐消失。
但 如果宝宝长期足尖着地不消退,并且大运动发育落后,或者有一些其他的异常姿势,要谨防存在一定程度的脑脑发育异常或者足部疾病,要及时找医生面诊。
若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点赞转发给更多的朋友,如有问题请关注后留言。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shys/43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