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种草,样貌非常普通,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这种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辟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致。
这种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方法等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则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穴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泄少,针灸的作用是泄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含量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轻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古法艾灸,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
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181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