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俗称西红柿,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种蔬菜或水果。前面我谈了西红柿空心的一些原因和防治措施。今天我来谈淡西红柿的另外一种病害-叶霉病。
叶霉病是番茄一种常见的病害,川哥家里以前种植番茄的时候也发生过叶霉病。叶霉病前期的主要危害是叶片为主,如果不加以防治,后期会对茎和果实造成严重影响,从而影响西红柿的产量和品质,给农户们造成严重的损失。那么番茄叶霉病是怎样产生的呢?我们又该如何防治呢?
一、番茄叶霉病产生的原因
叶霉病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内,或以分生孢子附着在种子上,或以菌丝潜伏在种子表皮内越冬,借助气流传播,叶面有水湿的条件即可萌发,长出芽管经气孔侵入。 番茄叶霉病病菌喜高温、高湿环境,发病适气候条件为温度20~25℃,相对湿度95%以上。每年3~7月和9~11月是发病的高峰期,高温、高湿是发病的重要因素。
二、番茄叶霉病的症状
番茄叶霉病发病初期主要危害叶片,开始叶片正面出现不规则形或椭圆形、淡黄色褪绿斑,边缘不明显,叶背面出现棕黄色、灰紫色、灰绿色至墨绿色茂密的霉层。
当湿度大时,叶片表面的病斑也可长出霉层。随病情扩展,叶片由下向上逐渐卷曲。植株发病叶片自下而上逐渐蔓延整株,使整株叶片呈黄褐色干枯,发病严重时可引起全株叶片卷曲。如果初期我们不加以治疗,则会使茎和果柄也产生上述的症状, 并可延及花部,引起花器调萎或幼果脱落。果实发 病, 果蒂附近或果面形成黑色圆形或不规则形斑块, 硬化凹陷, 上长灰紫色至褐色霉层。
三、番茄叶霉病的防治
番茄叶霉病的防治总的原则是早发现早治疗,综合防治为主,药物治疗为辅,而达到防止叶霉病的效果。
1、选择抗病品种
不同番茄品种对叶霉病具有明显的抗性差异,因此利用抗病品种防治叶霉病是最经济有效的方法。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培育的抗病品种多属于垂直抗性品种,连续大面积种植极易导致小种变异,产生新优势小种,导致品种抗性丧失。因此选用抗病品种时,必须注意抗病品种的合理布局和轮换,以保证防病效果的稳定和持久。
2、种子消毒
播种前对种子进行消毒处理,番茄的种子表面能附着叶霉病,早疫病,溃疡病,病毒病等病原菌,可以结合浸种对种子进行消毒。 种子消毒可采用55℃的温水消毒,或70-75℃的热水烫种,注意要两个容器来回倾倒,一直倾倒到55℃水温时,并保持水温55℃的水温7-8分钟。 再就是清水浸泡种子4小时左右,然后捞出用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泡15分钟,或50%的多菌灵500倍液中浸泡60分钟,及时捞出种子用清水冲洗干净后催芽。
3、加强田间管理
加强田间管理是为了控制温度、湿度和提高番茄抗病能力。在番茄生长期内,根据植株长势适当追施磷肥,增施钙肥,控制钾肥,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合理密植,适时整枝打杈、坐果后适度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利于通风透光,降低湿度;浇水宜上午浇,苗期小浇,定植时浇透,开花不浇,结果后重浇,发病后适当控制浇水。若是保护地栽培,要及时调控温湿度,补充光照,尽量降低棚内空气湿度。
4、化学防治
早发现早治疗是防治番茄叶霉病的重要措施。①喷雾施药。初见病后及时摘除病叶,喷洒药液全面防治,要注意叶背面的防治。可用2%bo-10(武夷霉素)水剂150倍液、60%防霉宝超微粉剂600倍夜、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40%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47%加瑞农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每7~8天一次,连喷2~3次。②粉尘施药或烟雾施药。傍晚时喷撒粉尘剂或释放烟雾剂防治。常用的有5%加瑞农粉尘剂、5%百菌清粉尘剂、7%叶面净粉尘剂、10%敌托粉尘剂等,每亩每次1公斤,7~8天一次;45%百菌清烟剂每亩次250~300克。
墨脱二姐:
番茄的病害防治的原则,应本着,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无害化治理原则,这对咸少番茄产品污染,持续,稳定的发展番茄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来说,通过培育抗病品种,培育无病壮苗,轮作及科学的田间管理等农业技术措施,提高番茄自身抗病能力。在施用化学农药时,要严格遵循规定的安全间隔期,施药浓度,施药方法用药,避开采收时间施药,同时应交替使用不同类型的化学农药,防止产生抗药性。
发病症状:叶霉病一般发生在保护地栽培内,气候变化大,发病会比较严重。苗期,成株期均可发病。幼苗发病,叶子先端及其附近成水浸状浅褐色病斑,扩展后呈圆形或椭圆,褐色并带有浅褐色轮纹的大型病斑,湿度大时病斑上密布灰色霉层。发病后期,病斑连片,致使整个叶片干枯。茎和枝条染病,初生水浸状不规则形病斑,灰白色或褐色,病部表面密生灰白色霉状物。低温高湿是叶霉病发的主要原因。
防治技术:加大通风量,减少病原菌。发现病菌时,可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者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10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施3~4次。
我是墨脱二姐,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朋友们留言讨论。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