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鲜用者称为“鲜地黄”;若将地黄缓缓炽焙至约八成干入药者,称为“生地黄”、“干地黄”。
生地黄味甘、苦,性寒。入心、肝、肾经。功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主治:阴虚发热、消渴、吐血、尿血、咳血、血崩、月经不调、胎动不安、阴伤便秘。内服:煎汤,10~30g,鲜品加倍;捣汁或熬膏。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生地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者不宜使用。
药理作用:
1.对血液系统作用:地黄具有止血和促进血细胞增殖的药理活性,同时可以通过影响白血球和血小板来抗炎。
2.对免疫系统作用:地黄可显著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3.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生地黄经蒸制后成为熟地黄,能改善学习记忆,具有一定的益智作用。
4.对肾脏的作用:地黄对肾脏有明显的缺血保护作用。
5.降血糖作用:地黄在中医药领域一直用于治疗消渴病,临床表现与现代医学的糖尿病基本一致。
6.抗衰老:地黄可以通过影响激素水平、影响酶活性和抗氧化来延缓衰老过程。
7.对内分泌的影响:地黄具有对抗地塞米松对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的抑制作用,并能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临床观察发现,地黄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减少激素引起的阴虚阳亢的副作用。
配伍应用:
生地配伍鳖甲、地骨皮:有滋阴清热之功效,用于治疗手足心热、夜间尤甚,口干而渴等属阴虚内热者。
生地配伍生侧柏叶、生荷叶、生艾叶:有清热凉血止血之功效,用于治疗血热妄行引起的一切出血症候。
生地配伍大黄:既清热凉血;又能通便泄热。用于治疗血热妄行之吐血、衄血以及热结津枯之便秘等症。
生地配伍木通:有清热生津、泄热而不伤阴之功效,用于治疗心经有热上炎所致之口舌生疮;心热下移小肠而致之小便短赤。
生地配伍熟地:能补血凉血止血、滋阴生津润燥,用于治疗津伤、阴亏、血虚之口渴、便秘、头痛头晕、烦躁、失眠、持续低热以及月经过多、崩漏等症。
生地配伍玄参: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治疗热入血分之神昏谵语、吐血、衄血;热盛伤津之心烦口渴、大便秘结以及阴虚火旺之咽喉肿痛、骨蒸劳热、夜寐不宁等症。
(本答案由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陈永康提供)
生地黄,为玄参科植物地黄的块根。秋季采挖,除去芦头,须根,鲜用,称鲜地黄;或将地黄缓缓烘焙至约八成干,称生地黄。
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应用,
1,生地黄甘寒质润,苦寒清热,入营,血分,为清热凉血止血,养阴生津之要药。用来治疗温病热入营血,壮热口干,神昏舌绛,常与玄参,金银花等同用,如清营汤。热病后期,余热未尽,夜热早凉,常配伍青蒿,鳖甲等同用。
2,生地黄甘寒,能于清热之中养阴生津。可用于各脏腑的阴虚燥热证。若热病伤津,口渴多饮,常与麦冬,沙参等同用。
生地黄主要含地黄苷,地黄苦苷,甾醇苷等数十种环烯醚萜苷类,其次为糖类,并含有20余种氨基酸及有机酸,豆甾醇,维生素a等物质,微量元素等。能加快骨髓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增强免疫功能,抗放射,保护肝脏,降血糖,降血压,抗肿瘤,止血利尿等药理作用。
注:生地黄性寒而质润,所以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用。另:少数患者服药后,可出现腹痛,腹泻,头晕,心悸,疲乏等反应,但继续服药后可自行消失。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5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