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知道是有人故意贬损某个年代而提一些无知的问题,不过我还是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吧!
说实话,农村人的生活较艰苦清贫,五六十年代虽能吃饱,不过是以主粮(大米)与杂粮(红薯、木薯、芋头)等参半吃饱。
还有,1959年至1961年,因三年自然灾害期间,粮食大减产甚至失收,农村人的生活很差,大米很少,偶然做些稀饭吃,连杂粮都吃不饱,还要找寻一些例如:软艾叶,野麻叶,土茯苓、黄狗头等野菜充饥,生活确实很艰苦,直到1962年后才没有挨饿。
七十年代开始,农村人的生活转好,因粮食越来越高产,到七十年代中,绝大多数生产队的常规水稻平均亩单产都在800市斤左右,劳动日值也在0.5元—2元/10分左右,社员的口粮吃都吃不完,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社员的生活水平越来越好。
话归正传,说到吃肉的问题,五十年代至七十年代,农民都会养一些家禽例如:鸡、鸭、鹅等,还有这些家禽还会下蛋,所以过不久时间都会有鸡鸭鹅肉及禽蛋吃,我的家乡地处中国南方,那年代江、河、湖、泊、小溪几乎常年水满,无污染,鱼虾特别多,随随便便都可捕捉到鱼虾做菜肴。
还有不少人养猪,不过要饲养一年才能岀栏,是自家饲养的猪肉约一年吃一次吧!七十年代开始,生产队凡筑水库、改河道、修水坝、改机耕田等,生产队都会集体开饭,都有机会吃到生产队饲养猪的猪肉和鱼塘的鱼。
还有政府给农村人口每人每月发四両肉票,均可购买猪肉,所以说,农村人是有肉吃的,只不过吃得不多吧了!
有些人说,就算政府发了肉票,农村人也没钱购买,其实这是个别情况,因为当年生产队真正超支户是极小数,一个生产队才三户左右。绝大多数家庭都不是超支户,买肉的钱是拿得岀来的。
我记得当年我们村里的情况,每星期买一次猪肉的就很少,个别两三户吧,能买得起的都是家中有人当工人的,生活条件较好的,其他家庭大约一个月吃一次肉吧!
还有说到老鼠肉,又勾起我的童年趣事!我们的家乡家鼠没人敢吃,可是田鼠几乎家家户户都吃,因为无污染,还是一种美味的佳肴呢!
当年我读小学时的学校离家不远,走路最多只花30分钟,一到冬天,我们的小学生几乎人人都捕田鼠。
我们傍晚放学后,三五成群到山边一些梯田设机关捕捉田鼠,到次日天还未亮,大约早辰4时左右起床,到山边农田收获田鼠。
马上拿回村前的河边,将田鼠剥皮,再用小刀开膛,除去内脏,清洗干净,然后用薄竹篾将劏好的田鼠撑开凉晒,做法如晒腊鸭干同样,叫腊田鼠干。
不过鲜田鼠腥味很重,我们通常劏田鼠要用当地的一种叫石榴的嫩叶子揉碎在手中磨擦去驱除腥味才敢回学校,那年代,我们当地的农贸市场还有腊田鼠干卖呢!
田鼠干这道菜的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将田鼠干的竹篾清除掉,清洗干净,去除头部,脚部,切成小块备用。
配料:鲜蒜鲜葱切段,葱蒜头用刀拍扁,与茎叶分开装;陈皮,切丝;盐、米酒少量。
烹饪时烧红铁锅,先下花生油,盐,蒜头葱头与陈皮丝一齐下锅,爆炒,接着将田鼠肉干倒入锅中,洒小量米酒,与葱蒜头同爆炒,约3—5分钟,加适量水,盖锅盖煮约5—8分钟,留少量水,开盖将葱蒜叶茎倒下锅,再加小量花生油炒约1分至两分钟半干湿状态就可上碟,一道简单的又美味的田鼠干佳肴就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第一次吃老鼠肉是在农村,那时的我才四岁左右,去舅舅家,那时他家拆老房子,抓得好多老鼠。那时天冷,大家已经开始烤火了,他拿出一个小铁锅,将一只老鼠干放在锅里煮给我吃,味道是真的记不起了,但那是我第一次吃老鼠肉。那时家里穷,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所以吃老鼠肉这种事就记得特别清楚了。
第二次吃老鼠肉是在我上小学二年级时。那天早上在家里红薯地里发现一个新刨的洞,旁边还有一些啃过的红薯,母亲就用锄头顺着洞一直挖,大约挖了两米,就一锄头将一只老鼠砸得肚皮开裂了。中午回到家,老鼠肉炒熟了,但有点骚味,后来又炸干了一些,味道就香多了。
第三次吃老鼠肉是96年,在一个工地做水电站工程,营地周边全是甘蔗地,晚上大伙就拿气枪出去打老鼠。那时枪支管理没有那么严格,后来这些枪支基本都上缴了。打回来的老鼠烧热水拔毛,开膛破肚,晾在锅炉房旁,攒够一盆时就用姜葱蒜酒爆炒,那味道是越嚼越香。
后来我就再也没有吃过老鼠肉了,竹鼠、狸鼠吃过。真正的田鼠很难遇到,现在的家鼠不敢吃,太脏。不是说自己饿,有些食物确实美味,就像小时候吃过的土狗一样,在火堆里烤熟了,又脆又香,那是无法忘却的记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37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