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技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将某些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的基因或改变的基 因转移到其他物种中去,使其性状(营养物质、消费品质)向人们所需要的目标转变。 以转基因生物为食品或以其为原料加工成的食品称为转基因食品。 转基因食品大体上可分为四类:
(1)转基因植物食品(如转基因玉米、大豆、土豆、西红柿、香蕉、苹果、菠菜等)。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抗病虫害,提高农业效益。 (2)转基因动物食品(如转基因鱼、肉类等)。其目的是获得风味和营养价值符合消费者 需要的食品。 (3)转基因微生物食品(如转基因酵母生产出来的食品)。此类食品是利用转基因微生物发酵而得到葡萄酒、啤酒、酱油等食品。 (4)转基因特殊食品 利用生物遗传工程,将普通的蔬菜、水果、粮食等变成能预防疾病的“疫苗食品”。如将能预防霍乱的抗病基因转入苜蓿植物中,喂小白鼠后,其抗病力大大增强。于是,越来越多的抗病基因被转入植物,这样人们可以在品尝鲜果美味的同时,达到防病之目的。 转基因技术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改造食品微生物;改善食品原料的品质;改进食品生 产工艺;生产食品添加剂及功能性食品。
转基因技术潜在的风险
(1)食品安全潜在风险 可能出现的情况有;致毒、致敏、营养代谢紊乱、对抗生素的抵抗作用。
(2)环境安全潜在风险 可能使杂草增多,对非目标生物的伤害,产生新的作物害虫而使杀虫剂增加,破坏生态 (破坏生物多样性),产生新病毒。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食用安全性,主要包括营养成分、抗营养物质、毒性、致敏性和致畸性等。目前普遍公认 的食用安全性评价原则是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于1903年提出的“实质等同性”原则。通过对转基因食品中的各种主要营养成分、主要的营养拮抗物质、毒性物质及过敏性成分等物质的种类与含量进行分析测定,并与对应的传统食品进行比较,若两者之间无差异, 则认为转基因食品与传统食品在食用安全性方面具有实质等同性,不存在安全性问题。如转基因羊乳汁中含有的人类凝血因子经鉴定和其他方法生产的是同一种物质,那么就可以放心地食用了。若转基因产品与传统产品存在不等同性,则应进行严格的安全性评价。这主要考虑是否含有有毒物质和过敏源,要求对所转入基因认真研究确认对人、畜无毒,不形成过敏源。根据“实质等同性”原则,转基因食品安全性分成三个等级:i级,转基因食品成分、营养价值、体内代谢途径、杂质水平和传统食品相同,或变异在已知的范围内,这类食品无须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ⅱ级,与传统食品极其相似,但产生或缺少某个新成分或特性, 对不同成分或特性应做进一步的分析评价。ⅲ级,与传统食品既不相同也不相似,需要做广泛的营养学和毒理学评价。由此可见,转基因食品的风险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围绕转基因的争论由学术界蔓延到全社会,在信息极度不对称背景下,转基因技术被误解,体现的是人们对科技力量的深层次恐惧。要消解这样的认识鸿沟,公开转基因利弊真相,保证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也许是最好的选择。正如科学界的共识——转基因是一项技术,本身是中性的,不能笼统地说安全或不安全,只有在用其所长的同时加强监管,才能确保生物安全和人类安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8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