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老厨家——最有哈尔滨特色的餐馆
熟悉东北的人一定都吃过锅包肉这道菜吧?而且锅包肉是到哈尔滨一定要吃的一道菜。但你知道锅包肉就是地道的哈尔滨菜吗?它可是清末时间的官膳,就是当年清政府招待外宾和重要官员的主打菜,但它又是怎样走进民间成为老百姓餐桌上一道经久不衰的佳肴呢?带着这个疑问,我来到了位于友谊路的道台食府“老厨家”。
02、老厨家的第四代传人郑树国亲自掌勺
在“老厨家”饭馆我见到了“老厨家”字号的第四代传人郑树国,这位全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不但英俊帅气,而且对哈尔滨的历史文化相当了解,他带着我们参观了老厨家八百多平米、上下两层的所有房间,他如数家珍地和我们讲起了“老厨家”四代人开创和传承道台府饮食文化的故事。这个午间,我穿梭在道台府官膳堂、傅家甸、埠头、秦家岗,老哈尔滨人都知道这是当年道外、道里和南岗的别称,但每个单间可不是徒有其名,墙上挂着与这个地区相关的建筑、人物的历史照片,还有罕见的区域地图。
还没在老厨家吃上一道菜呢,我就被这极具历史文化特色的餐饮故事迷住了,这里不仅有着丰厚的历史底蕴,还把哈尔滨的历史元素融在整个的装修中,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中央大街的面包石,霁虹桥的灯柱和双轮飞翼的铁栅栏,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桃形房檐、雪花窗格,还有北二道街的便门,几乎每一个小摆设和小细节都在讲述着老哈尔滨的前生今世。
03、坐落在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318号的老厨家每天宾客满门,虽然这里经营的是“官膳”,但却是平民价
04、走进了老厨家就走进了哈尔滨的历史
05
06、这些看着熟悉吧?霁虹桥的灯柱和双轮飞翼铁雕栅栏,老道外中华巴洛克的桃形房檐、雪花窗格,还有北二道街的便门,几乎每一个小摆设和小细节都在讲述着老哈尔滨的前生今世。
07、这幅图再现了当年道台府内的家宴情景.
08、走进老道外的“官膳堂”
09、这些当年道里、道外、南岗区的老照片把你带回了那个年代
10、老厨家的每一个细节都很有特色
11、老厨家让我最喜欢的特点是既再现历史,又充满了上档次的温馨,是家人、朋友聚会尤其是招待外地来宾的好地方,可以学到历史,在这样的氛围里就餐味道可以不一样了,如果你再介绍下特色菜的故事,那就更有意思了。
12、看看这些老物件,都与哈尔滨的历史极其相关,老唱片的声音把你带入了老哈
13、后厨的感觉有点像“战场”,有序、有章。
14、锅包肉的制作非常严格,切好的肉要放在水里泡上24小时
15、那是1911年3月在中国奉天(今沈阳)第一次举办的国际学术“万国鼠疫研究会”上,当时招待各国代表的就是郑树国的太爷爷郑兴文制作的“滨江官膳”。在闭幕式上,大会特别表彰了两位有突出贡献人员,一位是著名的扑灭鼠疫的伍连德医学博士,另一位就是为制作精美饮食的总厨郑兴文,赐给他由清廷著名书法家沈增值书写的“滨江膳祖”金字匾,这是清廷恩赐的最高荣誉。“滨江”哈尔滨也,“膳祖”即烹饪始祖。这一天也是“滨江菜(哈尔滨菜)”独立于“四大帮口”(即四大菜系)的日子。哈尔滨名菜“锅包肉”在这次大会上扬名世界。
16、吃吃老厨家的锅包肉,味道绝对不一样的啊。据说饭店每天要卖上百份,还有不少外卖。
17、左上的“马上封侯”可是特别有意义的啊,适合为升迁的祝贺;右下的猪头焖子非常好吃,也是有典故的,以后我再介绍吧。
18、这些都是老厨家改良的俄式西餐,既保持了原有的精华,又适应了中国人的口味。
19、这些大家都熟悉了,但味道绝对不一般
20
21、最早进入中国的现代化煤气炉灶
22、老厨家第四代传人郑树国,不但是全国最年轻的烹饪大师,而且还是对哈尔滨历史
研究很深的专家
23、郑树国是哈尔滨唯一的记载明确、特点鲜明,家族史与城市史互为融合的世家传人
24、这是老厨家展出的部分哈尔滨的历史照片,太丰富了。
现在的很多饭店都在力求打造文化氛围,无疑,老厨家是我见到的最有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和地方特色餐馆。非常希望与哈尔滨多元的移民文化相伴相生的“哈尔滨菜”的历史被人们所了解,“滨江膳祖”不仅是老厨家的荣耀,它也是哈尔滨人的宝贝。“哈尔滨菜”可不仅仅是猪肉炖粉条、小葱沾大酱的乡村菜,“中西合璧、南北交融”才是哈尔滨菜的精髓所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880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