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过年了,很多人计划着为家中长辈买些“补品”。所谓“药补不如食补”。
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种功效堪比“人参”的食材——胡萝卜!
强身健体胡萝卜
胡萝卜是大众菜蔬,又称胡萝菔、红芦菔、药萝卜、黄根等。
原产亚洲西部,宋元时期传入我国。
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元时始自胡地来,气味微似萝卜,故名。冬月掘根,生熟皆可啖,兼果蔬之用。”
胡萝卜是养生保健佳品,也是一味中药,它性味甘、平、无毒,入肺、脾经,具有健脾化滞的功效,可治疗消化不良、久痢、咳嗽等症。
在寒冷的冬日里适当吃些胡萝卜,可以收获这些好处——
1.预防多种慢性疾病。因为类胡萝卜素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可以预防癌症、预防心血管、抑制动脉硬化,防止白内障等疾病。
2.促进胚胎、生长发育及保护视觉功能。以β-胡萝卜素为代表的作为维生素a前体物质,可以促进胚胎、生长发育及保护视觉功能。
3.保护视力。这里主要起作用的就是叶黄素了。叶黄素能够吸收大量的接近于紫外线的蓝光,从而保护视网膜不被光损害,预防和改善眼睛病变。
4.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番茄红素和β-胡萝卜素等都具有很好的免疫调节的作用,可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但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吃了富含类胡萝卜素的食物,就代表补充到了充足的类胡萝卜素,这是因为它们存在一个吸收率的问题。
食物基质中仅有2.6%的叶黄素最终可被吸收利用,番茄红素的比例同样是2.6%,而β-胡萝卜素的比例稍微高那么一点,不过也只有3.5%。
那么,究竟怎么补充才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让它们为我们的身体健康发光发热呢?
与脂类混合才能被吸收
首先我们要看看类胡萝卜素是怎么吸收的。
食物中的类胡萝卜素在加工过程中,由于热作用、机械力或在酶的催化下,从食物基质中部分释放出来,摄入体内后,经过咀嚼作用和在唾液酶的催化下进行再次释放。
由于类胡萝卜素的脂溶性,必须与脂类混合并包裹在脂滴中,随后类胡萝卜素从脂滴中转移出来,在小肠中与胆盐、油脂、磷脂一起被转化为水溶性的混合胶束,再通过小肠上皮细胞的刷状缘薄膜进入细胞被利用。
因此,果蔬的种类、烹饪方式及食物组分最先影响类胡萝卜素的吸收利用。
其他吃法,作用各异
胡萝卜的吃法多种多样,可蒸、可煮、可炒。
不同的吃法,收获的功效不同,看看您需要哪种吃法——
补充维c——炒着吃
维生素c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可以参加人体内许多重要的代谢反应。
但维生素c具有不稳定性,研究表明,相比蒸煮的烹饪方式,油炒可以更好地保留维生素c。
需要注意的是,油炒胡萝卜时,需大火急炒,炒好后马上食用,即可最大程度保留维生素c。
提升免疫力——炒着吃
胡萝卜所含的酚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清除自由基的能力,能强化血管壁、促进肠胃消化,降低血脂,增加身体抵抗力。
研究表明,油炒的方式可以更好地保持胡萝卜中的总酚含量,是发挥胡萝卜防病功效的最佳吃法。
养睛护目——蒸着吃
胡萝卜素是胡萝卜最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也是胡萝卜发挥养睛护目功效的关键成分。
其在胡萝卜中含量分布不均,一般来说,表皮中含量较高,与心部能相差2.5倍左右。
研究表明,比起油炒和水煮,气蒸的方式更有利于胡萝卜素的保留,是胡萝卜发挥护眼功效的最佳吃法。
用眼较多、眼部发涩发干、有夜盲症、角膜干燥、视物昏花的人,最好蒸食胡萝卜。
小贴士
胡萝卜虽好,但也不宜多吃,一般建议成人平均每天吃胡萝卜不超过200克(生重)为好。
学龄前儿童不超过100克比较好,幼儿不超过75克,6~12个月宝宝最好不超过25克。
脾胃虚寒者不建议生吃胡萝卜。
资料:中国中医药报、罗大伦频道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服务号、养生中国、科学辟谣、科普中国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97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