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心血管徐医生,传播正确的科普知识,为您的心血管健康保驾护航!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是一个神奇的药物,它所担任的角色在不断转变。最初是作为退热止痛药物使用(民间有句话“头痛发热,阿司匹林三包“),现在已然发展为抗血小板聚集的主力军,是医学史上的重大进步。
阿司匹林肠溶片:考虑到阿司匹林在胃中分解会刺激胃部不适,而阿司匹林主要吸收部位在肠道,所以改进成了肠溶片,这种剂型在酸性的胃液中不会崩解,而到肠道中才能被分解进一步被吸收利用。
阿司匹林到底有哪些作用呢?
1. 止痛、退热
缓解轻度或中度疼痛,如牙痛、头痛、神经痛、肌肉酸痛及痛经效果较好,亦用于感冒、流感等发热疾病的退热,治疗风湿痛等。
2.心脑血管疾病预防
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能阻止血栓形成。因此用于心脑血疾病的一级预防、二级预防。
什么是一级预防? 是指疾病尚未发生或处于亚临床阶段时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心血管事件发生。 早在1500年前,药圣孙思邈就提出了“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充分强调了疾病预防的重要性。
根据我国2017年发表的《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推荐:以下人群适宜服用阿司匹林(75~100mg)进行ascvd的一级预防。
1. 一个标准:10年ascvd风险≥10%的高危患者;
2. 二类患者:年龄≥50岁的糖尿病患者,伴有以下一项或以上危险因素:早发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病)、高血压、吸烟、血脂异常(tc≥5.2mmol/l或ldl-c≥3.4mmol/l或hdl-c<1.04mmol/l)或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慢性肾病患者,肾小球滤过率egfr 30~45ml·min。
3. 三高之高血压和高血脂:高血压患者,伴有以下危险因素中的2项: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低hdl-c(<1.04mmol/l)。年龄≥55岁的高脂血症(tc≥7.2mmol/l或ldl-c≥4.9mmol/l)患者;
4. 四项危险因素:具备以下5项危险因素中的至少4项,年龄(男性≥45岁,女性≥55岁)、吸烟、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肥胖(体质指数≥28kg/m2)、血脂异常。
什么是二级预防呢? 就是针对已经患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采取措施,降低下一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降低患者的死亡率。
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中作用已经得到公认,这些疾病包括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心绞痛或心肌梗死、支架术后、外科搭桥术后、缺血性心肌病);外周动脉疾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颈动脉斑块等);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等。
了解更多健康科普,就在“今日头条”关注心血管徐医生!
阿司匹林肠溶片,临床上主要用的是100mg或者75mg,因为研究发现小剂量的阿司匹林具有抗血小板聚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保护血管内皮,所以它被用于心脑血管高危患者的一、二级预防。
哪些些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呢,这个需要根据年龄、基础疾病以及是否吸烟、体重指数等指标进行评估筛查。其实主要是血脂异常、高血压以及血液粘稠度高的患者是最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长期容易导致血管内皮损伤,这样就容易在血管损伤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如果血脂较高、血液粘稠度高的话,就更容易形成斑块,血栓。
阿司匹林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有效性已经有很多证据证实,使用阿司匹林最需要关注的是其安全性,这也是它是否用于心血管一级预防存在争议的主要原因,因为有的人认为一级预防使用阿司匹林风险可能要高于获益。
其风险主要是消化道损伤,比如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甚至胃肠道出血,特别是对已经有胃肠道疾病的患者风险更大。所以是否需要使用阿司匹林一定要找医生进行评估。将阿司匹林做成肠溶片也主要是为了减轻其胃肠道副作用,因为肠溶片不在胃中溶解,只有在小肠才会溶解,所以对胃的损伤可以减轻一些,因此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最好空腹服用,这样药物可以很快进入肠道,如果餐后服用,药物和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较长,有可能导致药物在胃中就溶解释放。
欢迎关注无名药师,我会分享更多合理用药知识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62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