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萸肉即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的干燥成熟果肉,其味酸,性微温,归肝、肾经。山萸肉酸涩微温,入肝、肾经。既温补肝肾,又收敛固涩,为温补固涩之品。或云其既补肾阳,又补肾精,为阴阳并补之品。主治肝肾亏虚、肾虚、虚汗不止及崩漏经多诸证。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之功,可用于肝肾亏虚的头晕目眩、腰膝酸软、阳痿、肾虚遗精滑精、小便不禁、虚汗不止、妇女崩漏及月经过多。山萸肉内服:煎汤,6~12g;或入丸散。
山萸肉含山茱萸苷、熊果酸、齐墩果酸、5,5’-二甲基糖醛醚、5-羟甲基糖醛、没食子酸、3,5-二经基苯甲酸、马钱素、7-o-甲基莫诺苷、7-脱氢马钱素、β-谷甾醇和脱水莫诺苷元及多糖等。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山萸肉具有降血脂、降血糖、调节免疫功能、抗心律失常、抗衰老、抗氧化、抗炎镇痛、促白细胞增加、解痉、抑菌、保护大脑皮层神经元细胞、抗局灶性脑缺血、改善认知、保护氧化应激所致神经损伤、抗过敏、利尿、降压、抗肿瘤、抑制血小板聚集、降滴血黏度、调节骨代谢和骨密度等作用。
在临床上,山萸肉、补骨脂、菟丝子、金樱子可用于治疗肾虚腰痛,阳痿遗精;山萸肉可与女贞子、枸杞子、阿胶等配用,治疗化疗或放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呈现肝肾虚者;山萸肉、丹皮、茯苓、覆盆子(酒炒)、肉桂、附片 (盐炒)、熟地黄、山药、薏苡仁(盐炒) 甘草,可用于治疗遗尿症;萸味龙牡汤(山萸肉、生龙骨、生牡蛎、五味子) 可用于治疗多汗症。
山萸肉多与当归、白芍、熟地黄等同用,治肝肾两亏、阴虚血少、头晕目眩、耳鸣咽干、午后潮热、腰腿酸痛;山萸肉常与熟地黄、山药、茯苓等同用,治肝肾阴虚之腰膝酸软、头晕耳鸣。
山萸肉宜与人参、附子、龙骨等同用,治大汗不止,体虚欲脱;山萸肉常与益智仁、山药等同用,治肾虚膀胱失约之遗尿、尿频。
山萸肉常与金樱子、芡实等同用,治肾虚精关不固之遗精、滑精;山萸肉常与龙骨、黄芪、白术等同用,治脾肾亏损,冲任不固之崩漏、月经过多;山萸肉每与莲子、芡实等同用,治带脉失约之带下不止。
山萸肉最佳配伍是什么
山萸肉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收敛巩固)的功效,需根据不同的适应症,搭配不同的药材,以达到最佳疗效。
山萸肉是一味中药,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二经。具有补益肝肾,收敛固涩(收敛巩固)的功效,多用于治疗腰膝酸软(腰部和膝部酸软无力的感觉) ,头晕耳鸣,阳痿,遗精滑精,遗尿尿频,崩漏,月经过多,大汗不止,体虚欲脱等病症。
1.山茱萸配地黄、知母:地黄甘寒,能清热凉血(用清热的方式来缓解血热) ,养阴生津;知母甘寒质润,能滋阴润燥降火(滋养阴精、清除热邪) 。三药合用,能清阴分虚热,养阴固表止汗。适用于阴虚盜汗。
2.山茱萸配黄芪、五味子:黄芪补肺气,益卫气,固表而止汗;五味子既能益气生津(通过补气来促进津液生成) ,又能收敛固涩(收敛巩固) 。三药合用,益气固脱,固表止汗(通过巩固肌表来止汗) 。适用于阳虚自汗。
如有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切勿自行服药。
本内容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中医内科 副主任医师 夏昆鹏审核
点这里,查看医生解答详情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22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