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人们越来越重视养生,而中华医学博大精深,更是赢得了很多人的青睐。很多中成药已经成为了家庭必备药,滋补药品更是应用广泛,深受各个年龄段人们的喜爱,时不时就能听到大家在讨论:最近天寒、四肢发凉,是不是应该吃点“补阳”的了;最近吃得太好“上火”了,吃点“败火”的吧!虽然关注自身的健康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但盲目的进补或泻火却也是不合适的,今天我们就先来聊聊人们接受度较高、应用也相对较广的六味地黄丸。
六味地黄丸(以下简称地黄丸)最早出自钱乙的《小儿药证直诀》,是在《金匮要略》的肾气丸的基础上减去桂枝、附子所组成。原著里是用来治疗小儿肝肾阴虚不足之证的,现如今则多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证。
那么这里问题就来了,所谓肝肾阴虚证又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来说,肾虚多包括以下几种,即肾阴虚、肾阳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等。其中肾精不足多表现为生长发育迟缓、生殖功能低下及早衰等;而肾气不固多表现为藏精和摄尿功能失职的证候,通俗来讲就是滑精、早泄,尿频、遗尿等症状多归于此类;肾阳虚的表现大家普遍熟悉些,如腰膝酸软冷痛、畏寒肢冷,男女性欲冷淡,男子阳痿、早泄,女子宫寒不孕、白带清稀量多等;最后是肾阴虚,多为组织器官失养和虚火内生的表现,主要症状为腰膝酸软、眩晕耳鸣、失眠多梦、消瘦、潮热盗汗、五心烦热,表现在房事方面,男子阳强易举、遗精早泄,女子阴道干涩、经少经闭等,而肝肾阴虚则是在此基础上添加了胁肋灼痛、口干舌燥、急躁易怒等症状。
为什么要在这里补充这些内容呢?是为了告诉大家,既然地黄丸主要是用来治疗肝肾阴虚证的,那么肾阳虚、肾精不足、肾气不固等证的患者自然是不适宜服用此药的。所以说,进补之前先搞清楚自己的体质及症状类型,然后再有的放矢,才能事半功倍,如若实在搞不清楚还是建议前去医院咨询,切勿盲目进补,免得雪上加霜、得不偿失。
那么,十分明确自己就是肝肾阴虚证了,是不是就可以放心大胆的长期吃了呢?也未必。
六味地黄丸的主方为熟地、山萸、山药配泽泻、丹皮、茯苓。熟地主补肾阴,配泽泻可以泻肾降浊,山萸酸温益肝配丹皮以泻肝火,最后山药滋补脾阴配茯苓淡渗脾湿,以上称为“三补三泻”,也是此方的精妙之处。但是,虽然配合了“三泻”或者说“三开”的药物来防止滋补之品的滋腻碍胃之弊,但“三泻”的整体用量是少于“三补”的,毕竟本方是一剂滋补的方药,所以脾胃功能不好的人是不宜长期连续服用的,免得妨碍了消化功能。就算是健康人,长期服用也可能出现腹满、便溏、食欲不振等症状,因此服用药物,适时适量才是最佳的选择。如果实在拿不定主意,还是去找位大夫咨询一下吧,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值得你认真对待!
文:济南市中心医院西院区马文君医师/北京中日友好医院男科王传航主任医师
,作为一个养生少女,想给大家分享一些养生干货~
是药三分毒,一定要选对药,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病证来用药。否则用错了不仅副作用大,同时还加重病情。
【三补三泻】补脾不足,用山药;泻脾有余,用茯苓。平肝不足,用山茱萸;泻肝之有余,用丹皮。补肾之不足,用熟地黄;泻肾之有余,用泽泻。这六味药组成六味地黄丸
因此这种滋阴补血药物,肾阳虚体质是绝对不能用的,会加重阳虚症状。一定要辩证清楚。
首先六味地黄丸作为治疗肾阴虚的药,是适用于阴虚体质的,配方中也含有许多偏阴柔的药物。滋阴药偏多,而很多脾胃虚弱的人吃了后。会觉得身体不适,同时有上火症状。
脾胃虚弱——脾胃湿热,舌苔厚腻发黄,口臭,黏滞。这种情况先调理脾胃,舌苔过于厚腻,六味地黄丸中的地黄,山萸肉又比较滋腻,因此很难吸收,会引起上火症。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22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