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草纲目》篇幅很大,基本上是看不完的,《本草纲目》其实相当于中药方面的一本字典类书,你会去没事阅读一本字典吗?太枯燥了。所以,正确的用法应该是,如果有需要,可以去查阅,但是没必要从头读,一字一句的读。
2、因为《本草纲目》是大部头,所以书会很贵,买完了也多数不会看,况且题主也只是想了解,直接买这么贵的书,不划算。
3、《本草纲目》其实是李时珍经过统计和搜罗各地药物、方剂和治疗方法的书,所以,很多治法并不是他的原创,而是搜集而来。因为搜集来的,有些就是属于中医黑吐槽的部分,比如用人的某些器官或者排泄物来作为药物,其实已经并不适用于现在了。所以这本书以“全”为主,而不是以最简单的方式来认知中药种类为主,故不建议入门级读者阅读。
我看过的两本比较让我看得津津有味的中药书,一本是《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一本是《思考中药》。这两本书都有个共同点,都是讲得非常细致、灵活、偏于临床应用、娓娓道来的形式,而不是非常死板地背书本,我认为讲得非常形象。
中医里有一种“取象比类”的理解方法,在这两本书中都有很好的解释。
《张廷模临床中药学讲稿》这本书是《中国名家名师讲稿丛书》中的一本,作者是张廷模,成都中医药大学教授,是按照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的顺序,将每一味中药掰开揉碎了细讲。不仅会讲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应用,还会讲为什么这么归类,这么归类的依据是什么。我觉得,很多事知道了为什么,是真正理解了它,理解了才更好记。
《思考中药》作者是清艾轩的唐略医生,唐略其实是两个兄弟的笔名。这本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讲中药不是按照中医院校《中药学》教材的顺序,而是另用一种纯中医思维,采取木、火、土、金、水五行的顺序进行分类,比如桑叶归为木部,桂枝归为火部,石膏归为金部,地黄归为水部,白术归于土部,类似于古医书的思路。内容也是用娓娓道来、掰开揉碎的形式讲每一味药的来源、性味归经、功效应用、组方和禁忌,同时还会讲一些对于中医理论的理解,讲得非常细致、全面,可读性强。唯一的缺点是,介绍的药的数量比较少。
希望能对学习中药学的同行有所帮助。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51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