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时和尚念经时常用的敲击之物,这似乎已经成了和尚念经的一种标志,那么和尚为什么要敲木鱼?说法有很多,分为传说和理性分析这两块。
在僧人们中间流传这样一个传说,说汉朝时期,佛教刚传入中国不久,当时的皇帝派慈光大师和两个徒弟去西天取经,听起来有些像西游记,却又不是西游记。
师徒三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取得了真经,但就在他们乘船而归时,突然狂风大浪,一条恶鱼张着大嘴向船扑来,船头上的经书被大鱼一口吞进了肚子里,两名徒弟下海与大鱼搏斗,终于了结了大鱼并将其尸体拖上船,与此同时刹那间风平浪静,大鱼的尸体化作污水流向大海,只在船头留下一个鱼头。
师徒三人将大鱼鱼头带回寺庙,为了讨还经书,便每天敲打大鱼的鱼头,口诵佛号,如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大鱼的头竟被敲碎了,后来便照着大鱼头的模样做了个木头的每天敲打,时间长了就成了习惯。
传说之所以叫传说,当个故事听听就好,不过从理性的角度和历史层面来分析,木鱼的由来及作用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
我们一般认为木鱼是佛门伴生所创,可是据专家考究,木鱼其实是出自道教,因为木鱼也是道教最常用的鱼形状法器,分为长圆两种,而木鱼起源于佛教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文献记载,反而“道藏”中有过记载,是道教为了召集教众讲经设斋的法器,根据文献记载,木鱼是出自唐明皇时期,后来被佛教所借鉴。
一般认为和尚敲木鱼的目的主要是有两种,一是为了掌握念经时候的节奏,第二种则比较特殊,因为即便是有的和尚本身都不知道自己敲木鱼为了什么,为什么非要敲木鱼?不能做成其它动物的样子吗?我们不妨来听听老和尚怎么说。
相传有一个好事的人问一位僧人:“你们敲木鱼有什么用?”,和尚立马解答:“施主有所不知,我们敲木鱼是为了召集其他僧众”,那好事的人又问:“那为何要将其做成鱼的形状?其他动物之形难道不行吗?”
僧人不知该怎样解答,待好事的人走后他带着去问方丈老和尚,老和尚一语道破道:“鱼是从来不合眼睛的”。
那么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自古以来都有解释:“鱼昼夜未尝合目,亦欲修行者昼夜忘寐,以至于道”,就是说鱼从来都不会闭上眼眼睛休息,所以修行的人应该像鱼一样,昼夜不眠专心于佛道。
但是鱼是生活在水里,不会经常见到因此就不能经常想到,所以便将其形象制成木鱼,用木槌敲击发出声音,时长让僧尼们想到,以此来警醒自身。
这样的解释不但有说服力,还非常有教育意义,木鱼的作用和木鱼为什么是鱼的形状其实就是一个问题,总结下来的话也就两个字:“自警”。
“木鱼”为什么叫这个名字,为什么做的像鱼?这里面还真有传说。
第一个,佛教僧众的传说。
传说汉朝时期,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奉命去取经,也是历经了各种苦难,终于取到了真经。
回来的路上,正坐着船呢,忽然从水里钻出一条大鱼,一口就把经书全都吃了。慈光大师和两个僧徒一看,费这么大劲取回来的经,你就这么吃了?找死啊!于是师徒三人跳进水里,与大鱼搏斗。
杀死大鱼之后,鱼身化成了污水,鱼头留了下来。他们就把鱼头带回了寺庙,天天敲打,让大鱼归还经书。鱼头敲烂之后,僧人就用木头做了鱼头,接着敲打,就有了木鱼的说法。
第二个,唐代高僧的解释。
唐代高僧怀海禅师写的《敕修清规》解释了木鱼的来历。
说是鱼这种动物,白天晚上都是醒着的(可能那时候人们不知道,鱼是睁着眼睛睡觉的)。这种时刻保持清醒的状态,特别具有警示作用。所以僧徒们就刻了木鱼敲打,时刻提醒自己,要保持清醒,不要忘记修行。
这种说法,真的比较有道理。
第三个,道教关于木鱼的记载。
按道教典籍记载,唐朝时,衢州要建道观,挖地基的时候挖出来一条“鱼”,紫青色,像铁制的又像石头的。只要敲打这条鱼,就会发出很大的响声,大家都觉得奇怪,所以直接进献给了唐玄宗。
唐玄宗问遍了朝廷上下,没人知道这鱼的来历,所以就把它收藏起来,有设坛讲经的时候才可以敲打它。
后来民间道观就争相模仿,制作了木鱼。
补充一点,木鱼其实最早是源于道教,佛教后来借鉴使用,也成为了重要的法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77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