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稍瓜,别名:地梢花、女青、羊角、奶瓜。为直立或斜生草本,多年生中旱生,高15~25cm,果实有白色乳液,密被细柔毛。茎多分枝,细弱,节间甚短。单叶对生,有短柄;叶片条形,长3~5 cm,宽2~5 mm,先端尖,基部稍窄,全缘,两面均有短毛,下面中脉隆起。形态特征秋季开黄白色小花,伞形花序腋生,梗短,花冠钟状,内面光滑无毛;花药顶有一膜质体,花粉块在每一花药内2个,下垂;柱头短。蓇葖果纺锤形,两端短尖,中部宽大,长约4cm,宽约2 cm。种子棕褐色,扁平,先端有束白毛。花期5~8月,果期8~10月。生境分布地稍瓜适应性很强,具有抗寒、耐热、耐肥、耐贫瘠、耐旱、耐强光、易管理等特点。地稍瓜对土壤要求不严格,自然生长于林缘、草丛、石坡、砂石滩;在一般的沙土、壤土地、水沟边、地头地角、大株作物行间均可种植,在肥沃的砂质壤土上生长良好。在遮荫条件下,植株生长旺盛,叶色青绿,果实脆嫩。分布于东北、华北、内蒙古、江苏、陕西、甘肃、新疆、蒙古、俄罗斯等地。甘肃是地稍瓜的主产地之一。主要分布于祁连山区海拔1700—2200米的林缘、草丛、石坡、砂石滩。主要价值地稍瓜药食两用,以全草及果实入药,通乳,主治体虚、乳汁不下,外用治瘊子; 营养全面, 生长旺盛, 病虫害较少, 因此被视作绿色食品和营养蔬菜,自古就有生食的习惯,也有洗干净凉拌食之,味道更加可口,深受当地居民的青睐。
这种植物叫地稍瓜,在我国分布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生长在黄河流域及以北地区,南方很少见,因此也引来很多人好奇。可以明确的是,这种果实幼果能流出白色汁液,甘甜可口,是可以食用的,不信你就尝尝。
地稍瓜简介
地稍瓜是一种似灌似草的植物,属于萝藦科鹅绒藤属,茎秆坐地分支,叶片条状或线状,长3-5公分,宽0.3公分左右,5-8月开花,花聚生叶腋,细碎,白至绿白色,果实8-10月成熟,果实长约3-4公分,纺锤形,很有特色。
地稍瓜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及华北地区,一般将其作为田间杂草,适应性极强,生命力旺盛,可在田间地头、荒滩沟谷戈壁滩生长,过去农村的孩子常寻找它的嫩果食用,也算是一种特色野果吧。
地稍瓜的作用
地稍瓜虽然是一种平淡无奇的野草,也是具有一定经济价值的。
经济价值:地稍瓜植物整株富含橡胶、树脂,是可以作为工业原料植物的;地稍瓜的果实可以食用,目前有人尝试种植;地稍瓜种子的种毛柔软蓬松,可以作为填充物利用。
药用价值:地稍瓜嫩果的白色汁液,民间用于治疗瘊子;地稍瓜整株可入药,药典记载具清火,益气,生津,下乳功效,是一味很好的中药。
生态价值:地稍瓜适应性强,耐旱耐寒耐瘠薄,可用于荒山、荒地、滩涂绿化植物,起到防风固沙,减少水土流失的作用。
地稍瓜种植前景
“天生我材必有用”,地稍瓜也不例外,目前,已经有人尝试种植地稍瓜。充分利用地稍瓜的稀有性、药用价值、生态价值等。
个人觉得,地稍瓜种植具有一定前景,但是必须慎重。可以结合生态修复、或者土壤治理项目进行,同时,需要准确开发出地稍瓜嫩果的商业价值,或者利用其嫩果打造地方特色的佳肴,拓展地稍瓜的药用价值,才能取得稳定的经济收益。
综上所述,图片中的果实叫地稍瓜,嫩果可食用。地稍瓜是萝藦科鹅绒藤属半灌木植物,具有一定的经济价值、药用价值、生态价值,有条件的可尝试种植,但一定需要做好周密的计划,注意风险把控。
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也称芄兰、斫合子 、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蔓藤草、奶合藤、土古藤、浆罐头、奶浆藤、牛角蔓。为萝藦科、萝藦属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根细长,绳索状,黄白色,具横纹。茎长约2米,平滑。单叶对生,卵状心形或长心形。总状花序;花淡紫色,花柱延长成一喙部,伸出于花药之外。果实长7~10厘米,宽2~3厘米,表面有瘤状突起,长卵形或卵状披针形;种子卵圆形,顶端有白色长绢毛。花期7~8月,果期8~9月。
萝藦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甘肃、陕西、贵州、河南和湖北等省区。生长于林边荒地、山脚、河边、路旁灌木丛中。日本、朝鲜和俄罗斯也有分布。
萝藦全株可药用:果可治劳伤、虚弱、腰腿疼痛、缺奶、白带、咳嗽等;根可治跌打、蛇咬、疔疮、瘰疬、阳萎;茎叶可治小儿疳积、疔肿;种毛可止血;乳汁可除瘊子。茎皮可造人造棉。
中文学名
萝藦
拉丁学名
metaplexis japonica (thunb.) makino
别称
芄兰、斫合子、白环藤、羊婆奶、婆婆针落线包、羊角、天浆壳、
界
植物界
门
被子植物门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78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