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何为阳气
阳气来源于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物质“气”。阳气是“气”中属阳的部分。“气”,是宇宙自然的本源物质,它充斥于整个时空与人体周身,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机能的最基本物质,人体的一切生理活动都与“气”密不可分。气是生命的动力。
二、阳气对人体的作用
(1)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
(2)促进脏腑机能活动的实现;
(3)是精、气、血、津液化生、输布、代谢的动力源泉;
(4)促进人体气化、气机活动,人体的气化活动也是在阳气的推动作用下完的;
(5)温煦和推动形体运动。
三、引起阳气不足的原因
是什么盗走了我们的阳气?
1.是岁月: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篇》:“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 二七而天癸至,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有子; 三七,肾气平均,故真牙生而长极; 四七,筋骨坚,发长极,身体盛壮; 五七,阳明脉衰,面始焦,发始堕; 六七,三阳脉衰于上,面皆焦,发始白; 七七,任脉虚,太冲脉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坏而无子也。”
2.是熬夜:
《内经·素问·金匮真言论》: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故人亦应之。故入夜应该顺应阳气闭藏之道,不应该扰阳。熬夜不睡觉就是用阳,阳气该潜不潜,伤人阳气。
3.是饮食不当: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味归形,形归气,…味伤形,气伤精…气伤于味”。味可以养形,也可以伤形。味伤形:《灵枢·五味论》“五味入于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
味伤形
(1)是“多食之”,《灵枢·五味论》。
(2)是吃反季节蔬菜。
反季节蔬菜违反了蔬菜自身的生长规律,因为食物本身所含有的生命能量发生了变化。
(3)是夏天经常喝冰镇饮料等。
4.是劳累。
四、阳虚与疾病
1.痹症:素体阳虚、阴精不足为内因,感受风、寒、湿、热等邪气闭阻经络,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肢体筋骨、关节、肌肉等处发生疼痛、重浊、酸楚、麻木或关节屈伸不利、僵硬、肿大、变形等症状的一种疾病。《金匮翼·痹证统论》:“痛痹者,寒气偏胜,阳气少、阴气多也。”阳气不足、失于温运,肌肤经络痹阻、失荣等,表现有不通的疼痛、屈伸受限、不荣的酸困、不仁、倦怠以及受凉症状加重等。
2.肥胖症,身体某部位肥大,必然是这一部位的阳气不足以化气,于是形乃聚而成形。如果用泻法来治疗肥胖,肯定是越泻越虚,越虚而越胖。
3.肿瘤,这是明显的阴性病。属于“阴成形”太过所致,其临床表现虽然复杂多样,但源于命门火衰,本属寒痰凝结,治本之道当扶阳、散寒、祛瘀。以温化为主,以附子等温性药为主治疗。
五、升阳之法
(一)自古扶阳三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次之。”。宋代·窦材·《扁鹊心书》
1.扶阳三法之一:灼艾之法(阳气若足千年寿,灸法升阳第一方)
(1)灸关元穴:小肠的募穴,为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与任脉的交会穴,故统治足三阴、小肠、任脉诸经病。具有补肾壮阳、温通经络、理气和血、补虚益损、壮一身之元气的作用,古今都作为保健的要穴。
(2)灼艾之法除了灸关元以外,还可以用艾条灸足三里、三阴交。
(3)每晚睡觉前,将双手搓热,把手掌的劳宫穴对准关元穴,意守此处。劳宫是心包经的大穴,属火,关元是小肠经的募穴,小肠经也属火,用心经与小肠经的火来温补任脉之阴。
2.扶阳三法之二:丹药之法
丹药,主要成分为矿物,以铅汞等金石品为主。《扁鹊心书》提到的丹药名为太上金液丹,以硫黄为主,扶阳祛湿。
3.扶阳三法之三:附子之法
《伤寒杂病论》:附子理中汤、桂附地黄丸、四逆汤。
(二)非药物升阳法
1.动则升阳:导引功法,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之意, 导引的作用主要就是让阳气升降出入有道,即达到“柔”的状态而养“筋”。
《金匮要略》中强调以“导引、吐纳、针灸、膏摩”治疗四肢“重滞”症。
《中藏经》中也指出:“导引可逐客邪于关节”;“宜导引而不导引,则使人邪侵关节,固结难通”
2.喜则升阳。古人说,喜则阳气生。
喜能升阳,最典型的应用就是道家的“冲喜”。按照道家医学的观点,冲喜是很高明的升阳方法,冲喜冲掉的是身体的邪气,换回的是正气。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894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