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别名石耳子、黄底石耳
来源地衣类石耳科石耳属植物红腹石耳gyrophora hypocrocina jatta,以叶状体入药。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除去杂物,晒干。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理气止痛。用于消化不良,小儿疳积,腹胀,腹痛,痢疾。
用法用量3~5钱。
备注(1)同属植物黑石耳gyrophora ternata ach.与前种近似,可作红石耳的类同品入药。皮果衣属植物皮果衣dermatocarpon miniatum (l.) mann.与上种形态相似,也作红石耳的类同品入药。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出处《陕西中草药》
来源为脐衣科植物红腹脐衣的子实体。雨后采收,晒干。
原形态红腹脐衣,又名:红腹石耳、黄底石耳。
地衣体成叶状,轮廓不规则,直径13~28毫米,边缘裂片很深,近于多叶,常有穿孔,裂片稍向上卷,干燥后脆而易碎。上表面苍白灰色至暗灰色,一般边缘较深,老朽者呈微棕灰色;平坦或有不规则形的隆起,脐背突起,色较浅,皱缩成隆起而不规则形的脊。下表面橙红色,微带黄棕色,边缘暗棕色,无假根,常有小凹陷,局部有微小的网状凹纹。脐的直径2.5~3毫米。
生境分部生高山石上。分布陕西、山西等地。
化学成分朱红革壳衣含10余种氨基酸。
性味淡微苦,平。
功能主治健胃消食,利水消胀,驱虫。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病,白带。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5钱。
复方①治小儿疳积,痞块,蛔虫症:红石耳二至五钱,开水泡胀,用菜油炒后再加开水煎煮,连汤服。
②治消化不良,胃腹胀痛:红石耳五钱,太白米、太羌活各二钱,桃耳七八分,水煎服。
③治痢疾腹痛,疳积:红石耳三钱,朱砂七二钱,太白米五分,水煎服,红白糖为引。
备注此外,还有下列两种,同等入药。盘形石耳,表面暗褐色,里面褐色。朱红革壳衣,表面灰白色,里面黄褐色。
摘录《中药大辞典》
红石耳
拼音hónɡ shí ěr
别名红石耳子、石耳子
出处出自《陕西中草药》。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umbilicaria hypococcinea(jatta)lia-no[gyrophora hypococcinea jatta]
采收和储藏:夏季雨后或细雨天采收,晒干。
原形态地衣体单片状,近圆形,直径可达2-3.6cm。裂片边缘撕裂状或稍向上翘起;上表面灰褐色、黑褐色至浅污黑色,无光泽;下表面光滑,裸露,具少数假根,假根圆柱状;近中央脐部呈深红色、番红色、橘红色,由中央至边缘色泽渐淡,连缘呈暗淡紫褐色。子囊盘散布于上表面,直径约2mm.
生境分部生态环境:生于高山带的岩石表面,单生或成片生长。也见于岩石缝中的风化石砾中。
资源分布:分布于山西、陕西、西藏。
性状性状鉴别 地衣体单叶状,不规则圆形,直径1-3(-6-5)cm,边缘瓣裂,有时有小穿孔。上表面灰褐色或褐色,连缘色较深,平滑或有皱褶,中央脐外稍突起,下表面近脐周围呈橘红色、锈红色、边缘近于黑色,无或有少数假根。子囊盘圆形,黑色,密集在上表面。质脆,易碎。
化学成分地衣体含石茸酸(gyrophoric acid),黑荼渍素(atranorin),苔色酸甲酯(methyl orsellinate)和苔色酸乙酯(ethyl orsellinate),苔色酸(orsellinic acid),β-苔黑酚酸甲酯(methyl β-orcinolcarboxylate), 松萝酸(usnic acid),2,2-双[(1,8-二基-3-甲基)茵醌]
性味微苦;性平
归经胃经
功能主治理气健胃;利水消胀。主消化不良;腹痛;痢疾;疳积。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5g。
摘录《中华本草》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07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