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乐棒棒绿色生活商城 / 2012-08-10 太极拳作为寓健身、修身、防身于一体的中华国粹,如今已在世界各地广为传习。太极拳之所以倍受国内外人士的推崇。无疑有其文化积淀和技击魅力的诱惑,但更令人神往、恒之以求的还是其“延年益寿不老春”的妙用。太极拳延年益寿的基因有哪些呢?这是一个貌似浅显易知,其实精深难解的问题。现从人体生理与太极功法的内在联系上做一分析。1.腹式呼吸,扩大了肺扩量所谓腹式呼吸多指逆式呼吸,即吸气时内气,沿脊椎督脉上行。呼气时内气沿前胸任脉下沉,小腹则是吸凹呼凸。内气前下后上循环一周,功家称之为一周天。腹式呼吸并非功家所创,实乃所有动物先天之本能。一般动物都能活到自然寿命,即发育期的七倍.惟有人类只能活到发育期的三至四倍。人类之所以不能尽享天年,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即与后天呼吸方式的改变相关。婴儿出生之前,在母体中生存为胎息,呱呱落地后即转为腹式呼吸,稍后从学步起便转人了以胸式呼吸为主的生存期。胸式呼吸大大限制了人的肺扩量,同时也直接影响了人体机能的强健度。科学实验表明,肺扩量的太小与力量的大小及生命长短成正比。诸如,人体处于睡眠状态,呼吸深、细、匀、长的必是强健者,而呼吸短促无力或长、短不匀者,非病即弱无疑。呼吸波的长短、粗细是一个人的体质强弱的标志。所以说,无论气功健身还是武术健身,无不重在改变呼吸方式、加大肺扩量上下功夫。就呼吸方式而言,传统太极拳的习练过程,亦即呼吸方式后天返先天的修行过程:初练时,因学者功浅力微多取自然呼吸;三五年后,随着功力与日俱增,便逐步进人胸式呼吸与腹式呼吸交替运用的功态;十年后,将渐人腹式呼吸与周身毛孔呼吸相结合的上乘阶段。由此朝夕不辍、寒暑无间、数十年如一日地行功走架,加大并保持了强健的肺扩量,也便相应地为延年益寿培筑了雄厚的根基。2.气达四梢,强化了血液循环功能人体外而四肢八节、筋骨皮、内而五脏六腑、精气神,须臾不离血液的滋补润泽。良好的血液循环、充盈的血液供给,既是人体各部功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障,也是决定人体生命长短的根本条件。同呼吸方式的后天变型一样,人体的血液循环功能也存有后天不足的问题。身体直立、双足行走,在人类发展史上无疑是一次质的飞跃。这一革命一方面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明史,但一方面也从此终止了周身运动。放弃了对全身血管的锻炼;由此接踵而至的便是头高位运动缺氧缺血以及由气血不足带来的心血管、脑血管硬化、梗塞等一系列多发性老年病。直至现代社会,绝大多数的老年人依然还是多死于这方面的疾病。其中包括所谓无疾而终的百岁老人,也大都足因血液循环功能减弱导致某些器官的萎缩和硬化而死的。可见血液循环不良是人类不能尽享天年的大敌。太极拳行功走架,竖项贯顶,虚领项劲,气沉丹田,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内气上至百会、下通涌泉、达于四梢(指为筋梢、发为血梢、牙为骨梢、舌为肉梢),就技击而言。旨在激发内劲;就人体生理面言,实乃对全身血管包括微血管的锻炼。内气运行,气遍周身、无微不到的结果,客观上就是在疏通经络,扩充血管。每次练功过程亦即血管频繁地收缩与扩张的过程。由此,天天行功走架,坚实了血管管壁,疏通了经络,加快了循环频率,大动脉畅通无阻,毛细血管经久不衰,四肢百骸肌肤延缓了老化。故而,太极拳手气血饱满.多得高寿。3.汗腺通畅,保证了新陈代谢人体新陈代谢所产生的废物,除通过眼、耳、鼻、口七窍和谷道排泄外,机体内分泌主要靠汗腺外排。除此,寒毛与汗毛孔尚具有保温、散热的自然调节功能。故而,中医有“汗腺通则百病不侵,汗腺堵则乱病缠身”一说。现代社会,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和提高,冬有集中供暖,夏有空凋、电扇,免受寒暑之苦的同时.却又导致了人体皮肤保暖、散热功能的下降。由于寒毛变懒、汗腺壅塞、肌肤的通透性弱化,人体内脏分泌物、沉积物以及病毒等有害物质得不到及时排泄,新陈代谢失调,阴阳温热失衡,这样那佯的疾病便会不染自生。而太极拳作为一门内家功法,在肌肤的锻炼上有其独到之处。行功走架不分春夏秋冬.每每于身形的开合收放之中导引肌肤的膨缩和毛孔的张闭。吸气时周身毛孔张开,呼气时周身毛孔闭合.吞吐吸化、行气过气中肌肤毛孔多有蠕动感,体内杂质废水废气多随汗溢出。内分泌日生日排,从而比一般不练功的人较好地保持了肌肤的纯洁性和通透性。内分泌渠道畅通,病毒垃圾不易滞留.故而小病不生、大病不长。4.对称运动,弥补了人体机能后天不足人们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诸多习惯定势。这些习惯定势,一方面提高了动作效率,一方面也酿成了人体运动的缺陷。也就是说,凡是习惯动作多属单向偏颇运动。如日常生活中上肢运动:端、握、提、捏、抓等单手动作,一般多用右手;下肢运动:弹、跳、蹦、踢等多以右足发力;中上盘运动:扛、挑、抬等多用右肩。左撇子者反之,无论是左还是右,均系单向运动。这种外形的单向运动,天长日久,使大脑中枢神经减弱了逆向调节功能,由此势必导致人体内部机能的左右失衡。右强则左弱,左强则右弱,强者易瘦,弱者易病。故而在发病上,有句“男左女右”俗话。此说虽未必科学,但人体患病多集于一侧确为常见。太极拳的造型结构,恰恰是“有上即有下,走左即走右,有前即有后”,招式左右互换、身形上下互补、形成内外如一的对称运动,抽招换式强调欲左先右、欲上先下;发力时,讲求前吐后撑、上顶下踩。周身上下对立统一、浑然一体。从而,有效地强化了大脑的逆向调节功能,保持了人体运动的整体协调与平衡发展,克服了单向运动致病的缺陷。5.用意不用力,提高了神经系统的敏感度人体老化,最先发于神经系统的萎缩和衰竭。如,面部皮肤松弛起皱、前额脱发,源于细胞再生神经的功能下降;耳聋眼花,源于听、视神经的老化;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源于分辨检索神经的老化;腿脚不利索,源于中枢支配神经的老化。凡此种种,人体所有功能无不是源于上余万条神经的作用。任何一条神经的萎缩,都将直接导致人体某一器官功能的下降。太极拳与其他拳种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它是一种用意不用力、重意不重形、以意念支配肉体的运动。太极拳行功走架,全神贯注,以意导气,所有外形变化,一招一式无法讲求意在身先,意不动身不动,意动身随,意静形止。所谓意念,也即大脑中枢神经发出的各种指令、信号。太极拳每次行功走架,首先是种意运动,其次才是形体运动,也即人们常说的形神兼备。反之,练功心不静,意不专,形散意乱.内外失调,便失去了太极拳的灵魂或本质。正是由于太极拳的这一功法特点,功深艺高的老拳师即使到了晚年,也多是耳不聋、眼不花、脚不沉,其肌肤的敏感性仍异于常人。拳书上所云的”一羽不能加,蝇虫不能落”,即是形容不顶之意,也是概指拳手肌肤的灵敏度。所有这些,无不赖于用意练意延缓了神经老化的缘故。6.运动适度,保持了人体机能的中和态就运动与生命的关系而言,历来说法不一,通常以为,生命在于运动,其理取自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也有人认为:生命在于多静,以减少机体的磨损和功能的消耗。持此观点者,多以龟龄鹤寿作比。实际上这两种观点都有道理,关键在于动与静不可偏废。生命在于运动不错,但超负荷的剧烈运动,无疑会使机体疲化早衰;而多静少动者,往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精神萎靡,病气易侵。故多常年不断药。所以说,过分地强调动或过分地主张静,均于人体健康不利,惟有运动适度、动静相间最为有宜。太极拳正是一种动静相间的运动,行功走架,进退往来为动,但用意不用拙力,消耗不大;就心境而言,行功走架中强调放松人静。这里所说的“静”,不是指盘腿打坐、忘我忘形、无我无他的静,乃指走架或推手时须摒弃杂念,动中求静,神意专注一心,以一念代万念,所以说外形别动心犹静。太极拳的这种独特运动方式,对保持人体机能的中和平衡态最为适宜,故而久练可使人延年。7.长气致柔,防止了骨质、关节、韧带的老化无论是从自然界的动、植物看,还是从人类自身的生态发展过程看,凡是生命力旺盛者,其肢体或肢干部具有良好的柔韧性;凡是行将死亡的有机体,都会变得僵硬、枯萎。就人体而言,老年人骨质疏松发脆、关节旋转不灵、韧带松弛、血管干瘪等,无不是失去柔韧性的结果。欲使人体康壮不衰,就必须使周身筋骨皮保持良好的弹性。太极拳行功走架,旋指、旋腕、旋膀、旋腰,撑档开胯,抻筋拔骨,缠绕拧翻,所有招式动作,无不在划弧走圆中完成。这种螺旋运动的内含,其实就在于强化周身筋、骨、皮及其内脏各部器官的弹性,亦即柔韧性。所以,功深艺高的太极拳手,多为肺扩量大、膀胱胀缩差大、筋长骨坚、肌肤松软、呼吸深细匀长、关节正逆旋转角度大,这都是机体柔韧性良好的表现。柔韧性的延长,本身就是长寿;反之,人体内脏任何一个器官失去了弹性,也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8.松、静、空、灵;陶冶了超然脱俗的心境众所周知,清心寡欲的人多高寿,反其道而行者往往早亡。原因是:多欲之人必多求,多求之人必贪饮、贪食、多忧、多虑、多思、多恼、多惊、多恐,凡欲有多必伤。中医认为,哀伤神、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虑伤心、恐伤肾、食多伤胃,房事多行伤精、又伤气,久而不节者不击自毙。而太极拳技艺高深者,多为忘荣忘辱、少求寡欲的贤达之士,这是由太极拳理法特性所决定的。就功法而言,行功走架时,身心各部讲究松、静、空、灵。举手投足、身形变换贵在顺其自然,故而进退往来状若行云流水;就技击而言。临场应敌,讲究不招不架、不争不抢、舍己从人、逆来顺发,最忌争强斗狠、自作主张。由此,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身心双修,太极拳手得到的不仅仅是技艺,更珍贵的是获得了属于自己的耶片蓝天乐土,辟出了心中的世外桃源。当然,太极拳的益寿基因远不止于此,其他诸如:取之天象,合之易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等等,有些难免有玄虚之嫌。
没错,同时,对于所有的脑力劳动者而言,都是非常好的养生运动。人的大脑靠血液循环获得能量,人的神经靠血液循环获得营养……,心脏的功能就是把血液泵出,供应大脑、神经……维持生命。但是,心脏无法将泵出的血液收回到心脏,以供再次泵出,意即仅靠心脏无法完成血液循环。经心脏泵出的沿动脉末梢到达各组织、脏器的血液,在完成了交换任务后,在肌肉的舒张-压缩过程中,经静脉末梢沿静脉回流到心脏,此一过程即为微循环。也有人称之为第二心脏。可见,肌肉的舒张-压缩和心脏的泵出共同维持了人体的血液循环,缺一不可。对于久坐不动的脑力劳动者和开长途的司机而言,肌肉少动导致微循环趋弱,便导致心脏缺血、甚至无血可泵,中医称之为气虚,后果无须赘言。太极拳对于远离心脏的下肢大肌肉群的运动极为有益,若持之以恒,能改善微循环,延缓衰老,减少疾病。同时,对于骨关节、平衡能力、运动能力均十分有利。这一中国智慧已经、并将继续被中外的研究成果所证明。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93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