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权威杂志《柳叶刀》最近搞了件大事情,它发布了一项新的研究成果——饮酒根本没有“适量有益健康”的说法,哪怕只是一滴,也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一时间引起了各方关注,吃瓜群众蓄势待发,纷纷奔赴食品界第一车祸现场,酒贩子们也在寒风中不由地瑟瑟发抖。
其实,关于酒精对人体影响的研究和调查一直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少量饮酒有损健康的结论,比如美国哈佛医学院的前瞻性研究就显示,即使是少量饮酒也会增加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这项研究耗时28年,共追踪了10万名女性。
可令人郁闷的是,不管学术界再怎么折腾,哪怕关于酒的研究结论堆积成山,老百姓终究还是视而不见,浅析其中原因,估计是阵仗闹得不够大。
你来看看《柳叶刀》发布的这项研究,牵扯进了195个国家及地区不说,还包含了2800万名饮酒者,里里外外加起来,共耗费了该研究团队27年的光阴,黑发人都熬成了白发人。
《环球科学》杂志对其的评价是:“这项规模空前的研究,成为了我们了解酒精健康、社会危害的最全面、可靠的参考依据。”
如此呕心沥血,就问你服不服?
一、“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起源。
如今注重饮食健康的老百姓很多,有的即便没有饮酒的习惯,也会因为“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的说法在每日浅酌上一杯。所以,我们先来掰扯掰扯,这一说法的起因到底是什么。
1、法国悖论
“法国悖论”发生在上个世纪80年代,这个故事在当时的营养界红得就跟范冰冰似得。
故事的主人公是法国人民。
法国人在我们眼中是浪漫、多情又文艺的存在,但他们的饮食喜好和生活方式却和我们同样糟糕,高油高脂,抽烟喝酒,完了还不爱运动。
可意料之外的是,他们的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比全世界都低。比如,人均脂肪摄入量明明是我国的5倍以上,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率却只有我国的1/5-1/9,而死于冠心病的病人,也仅占了英国的1/3。
营养学家们顿时觉得三观尽毁,心态全崩,纷纷嚷嚷着“找不出原因,决不罢休”。
由此,“法国悖论”诞生了。
2、媒体与的酒商炒作
1991年,美国一家电视台对“法国悖论”进行了报道,并且还对其进行了一翻颇为合理的解释,让人们相信,这是法国人民喜欢喝葡萄酒所带来的好处。
于是美国人民沸腾了,喜大普奔,摇旗呐喊,俺们的心脑血管有救啦!很快,葡萄酒的销量在这股沸腾之下上涨了44%。所以啊,要问植入式广告哪家强,美国的葡萄酒贩子了解一下。
那么这家电视台是哪里来的勇气,告诉人们这个结论的呢?一本名叫《吃的真相》的书或许能给出答案。
该书的作者把所有跟“饮酒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调查汇总到一起,得出了非常一致的结果:
l 适量饮酒的人,患上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于心脏病的比例,的确比完全不喝酒的人要低,当然了,与酗酒的人相比,也自然更低。
l 葡萄酒,白酒、啤酒中,葡萄酒尤其是红葡萄酒的效果似乎更为明显。
于是乎,酒贩子们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般,抓住这些调查结果不放手,大肆宣扬“适量饮酒有益健康”。红葡萄酒是被炒作得最多的,其含有的白藜芦醇、多酚、有机酸等具有保健效果的营养素都成为了炒作的资本。
不过请大家注意,虽然有这么多的调查摆在那,但是从头到尾,科学家们都没有推荐过“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这些都不过是酒贩子们为了谋求利益,而不得不采取的手段罢了。
说到这,或许还残留了一小部分不死心的人,你们的理由是在某某地方看到过,喝酒对身体有好处的研究报道,比如罗切斯特大学医学研究中心,就发现喝酒能够帮助大脑排出毒素等等。
本文开头提到的研究就有过说明:“没有完全否定酒精对健康有益的一面,不过,只有酒精对缺血性心脏病的预防作用得到了证实……即便饮酒对于心血管有些许好处,但也被其他健康风险完全抵消了。因此,酒精摄入根本不存在‘安全剂量’”
二、亚洲人最不应该饮酒
话说了这么多,相信各位酒徒心中的小火苗已经全部熄灭了,但为了防止有死灰复燃之势,本文还是决定再泼最后一盆冷水,以保证你们的小火苗都死得透透的。
那就是亚洲人,尤其是咱们东亚人,是全世界最不应该喝酒的,因为咱们“有病”。
1、酒精潮红反应
戴维·考特莱特在自己的著作《上瘾五百年》中,对这种病这么描写到:“大约半数亚洲人体内会制造一种不完全代谢酒精的非活性酶,而在饮酒之后出现脸部红热、心跳加剧、头晕恶心的‘酒精潮红反应’。反应较轻、较慢的人偶尔还会小酌两杯,但反应快的人则容易引发急性酒精中毒。”
相信大家在平时都遇见过喝酒特别容易脸红的人,也就是俗称的“喝酒上脸”,有些甚至只喝了一杯,脸都能红得跟猴屁股似得,这种人就是典型的“酒精潮红反应”。
这是一种遗传性疾病,江湖传说它起源于中国的华中地区,几百年以来它在东亚危害了众多子孙。
2、基因缺陷
“酒精潮红反应”究其根本其实只有4个字——基因缺陷。
酒精(乙醇)进入人体后,要想被完全代谢掉必需要经历两个阶段:
l 第一个阶段:乙醇变成乙醛。这个阶段需要adh1b基因的帮助才能完成,那些影视剧里千杯不醉的人,一般都是adh1b基因缺陷。
如果以后有人在你面前吹嘘自己从来喝不醉,麻烦问他一句:“兄弟,有病了不起吗?”
l 第二个阶段是乙醛变成乙酸。这个阶段则需要aldh2基因的帮助。喝酒容易脸红,就是aldh2基因缺陷。这一情况还会带来另一个严重的后果——口腔里无法代谢成乙酸的乙醛,会不断积累,大大增加癌变的风险。早在1998年日本学者就发现,有此病症的人,口咽喉癌的发生率是普通人的11.14倍,食管癌是12.5倍,胃癌是3.49倍,结肠癌是3.35倍,食道癌更是高达54.2倍。
所以,如果你是个喝酒容易脸红的人,或者你的家人有这样的情况,不要抱怨为什么别人基因有问题就能变成蜘蛛侠,你们却只能增加癌症风险,当务之急,是应该找出所有的酒杯,然后再找个收废品的……
三、脂肪肝病人请注意
酒精带来的健康后果大概有23项,包括高血压心脏病、缺血性卒中、糖尿病、肺结核等等,而本文想要提及的只有脂肪肝这个小妖精。
1、酒精性脂肪肝
中国的脂肪肝患者保守估计已经超过了2亿,而有一种脂肪肝叫做“酒精性脂肪肝”,顾名思义,是由于长期过量饮酒造成的。
但凡去医院体检,如果检查出脂肪肝,医生都一定会在体检报告上,劝诫病人千万忌酒。但很多人却并没有将此话放在心上,自作主张的认为只需要少吃肉、少放油、吃得清淡些就行,酒什么的太难戒!
可你知道酒精的热量有多高吗?
人体必需有三大产热营养素来做基本支撑,分别是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其中脂肪的热量是最高的,1克约有9千卡。
酒精的热量仅次于脂肪,1克约有7千卡,仅30毫升的白酒就10克酒精。
这些多于的热量如果消耗不掉,就会转化为脂肪,囤积在身体里,腰腹是脂肪最爱囤积的地方之一。在这里告诉大家一个小诀窍,如果你的父亲或者丈夫腰围过大,成天顶着个大肚子,那么基本可以判断他们是脂肪肝,10个男人里面9.9个都是。
道理很简单:成年人的脏器在一般情况下不会自己长大,只有脂肪在它们周围堆积,才能将肚子给鼓起来。
2、酒精最伤肝
另一点需要说明的是,酒精进入人体后,大概只有一小部分能够通过尿液和呼吸排出来,剩下的90%都需要劳烦肝脏。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解毒器官,出于人道主义,如果你已经患有脂肪肝了,就请别再喝酒为肝脏雪上加霜了。
要是一不小心肝硬化了,可就没法活了。
放眼世界,中国是最早开始酿酒的国家,酒对于我们而言,不单单是一种饮品,更是一种文化。
2016年的酒精致死人数统计中,中国以70万人的惊人数字排名第一,而第二名印度也不过33万人。另外,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也表明,中国每年因酒精中毒致死的人数已经超过了11万。
以前我们总说,小饮怡情,大饮伤身。而现在呢,在饮酒文化与身体健康之间,我们到底该如何选择?
朋友,首先请!
尽管我深知葡萄酒对人体有的诸多好处和药用功效,但如果是乙肝患者,我还是诚心奉劝切勿喝酒,无论是葡萄酒,或白酒、啤酒等含有酒精饮料的饮品,当酒精(乙醇)进入血液流到人体肝脏时,原本受到伤害还要保持正常解毒功能的肝脏额外承担对酒精的化解,结果就是患病加重,肝细胞遭破坏,病情继续恶化。而且严格的说,这时的酒精反而对身体有害,变成从“慢性肝病”导致诱发肝癌的病变促进剂,所以千万要注意!
另外,我们常说肝脏有解毒、代谢、分泌胆汁、造血、储血、调解血量、免疫防御和再生功能,原本患肝病时上述功能就效率打折扣,此时再当饮酒,令血液中酒精含量体升,更加影响血细胞正常的氧化作用和新陈代谢,阻碍人体细胞对营养元素的摄取,导致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
这里,编者要提醒患者的是,生命诚可贵,健康更重要,谨听医生语,莫把酒杯贪。即使酒瘾再大也要意志坚定,很多时候为自己,也为家人考虑!好酒虽不是坏东西,但如果是乙肝病人就要禁止喝,养好身体再说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到你!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ys/10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