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的小学课堂教育模式中,在数学课堂活动中,更多的是以老师为中心展开的教学,对学生的自主预习和学习情况不重视,导致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压力增大,同时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数学素养的培养就是通过把学习的主体转让给学生,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对学习数学有自己独特的方法和手段,愿意主动地去解决各种数学难题,数学素养绝不是一时就可以培养出来的,而是通过老师正确的教学引导和设计让孩子形成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在长期的数学学习中逐渐形成的。
1 对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意义进行分析
1.1 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具有运用数学知识的意识
小学生在长期的对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如果对数学学习有了自己的一套独特的学习方法后,就会慢慢地形成一种数学素养,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处角落中都能发现各种相关的数学知识和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用数学知识进行解决,改变了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数学为了应对考试的情况,从而让数学的学习更有实际的意义。在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背景下,我国各行各业需要的人才越来越多,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仅仅对数学理论知识进行机械的记忆和学习是不够的,学生对于数学知识运用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运用能力,对人才培养有重要的作用。
比如,在对二年级数学下册《100以内数的认识》进行学习时,由于这一章的内容与生活的联系特别紧密,老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如果全班人数是22个的话,老师可以拿出30个糖果,然后让学生对糖果的数量进行计数,老师可以问:“这里一共有多少糖果?这些糖果够我们全班同学一人一个吗?不够的话还差几个?”让学生通过计算30-22=8,让学生对加法和减法知识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和应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计数和计算能力,从而让学生在日常生活超市购物等计算方面对数学知识的应用更加灵活。
1.2 让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更加开阔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一定要不断地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和思维能力,让学生主动地对遇到的问题进行深入的观察和思考,形成自己的对数学的学习素养和能力。比如,在对四年级下册数学的《观察物体二》进行学习时,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通过对某个物体的不同位置看到的形状进行分析,从而让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有所提升,在遇到一些从前面、右面、上面难以观察的物体形状时,这时学生就更应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实际物体进行想象,在不断地对图形进行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可以增强学生对这一节学习的能力,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
2 对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有效措施进行分析
2.1 老师要正确引导学生
在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老师要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利用ppt等电子技术进行教学。在ppt课件中,老师尤其要注意对ppt整个内容布局的设计,要针对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设计,小学生都容易被新鲜的色彩和动画所吸引,因此老师在课件或者视频中要对学习知识点的动画进行设计,做到让学生在轻松的娱乐中对知识点进行学习,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比如,在对四年级下册的“图形的运动(二)”中平移的部分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通过设计演示小船在河上的运动以及金鱼在水里的动画,让学生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感受生活中平移的运用实例,在动画的设计中可以加上一些箭头等,来突出小船和金鱼的平移方向,引导学生对平移进行学习和理解。在对教学视频进行设计时,要把知识点进行合理的设计,可以进行简单的问题设计让学生进行自主的思考,一步步地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让学生在观看视频中认真思考,在课前预习中也可以加上一些对应知识点的测试,增强学生的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2.2 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学会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数学知识进行教学,还要学会让学生对知识点进一步深入消化和理解,在数学学习中让学生学会自己动手操作和设计。比如,在对“图形的运动”一章进行课上教学时,可以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自己对遇到的各种图形的平移运动进行画图,对平移进行深入的理解和应用,然后再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展示自己画出后的平移图,说出自己在画图时的想法和步骤。
3 结束语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对学生的引导和启发,并且用先进的教学理念及课堂模式来对学生的知识点进行教学,不再依赖于课本上的内容,而是和生活实际问题相结合,加强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同时,老师也要加强在课堂上与学生的互动,真正地成为学生的朋友,正确的引导学生,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学生对数学的学习效率。
本文来自投稿,作者:时遇,不代表食养源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xiayuan17.com.cn/yszs/126269.html